当前位置: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
一课一汇┃环境设计系·《园林植物造景》课程汇报
日期:2025年07月02日 23:41    来源:艺术与设计学院

环境设计系

环境设计专业于 2007 年开始招生,经过多年发展,于2017年被学校定为校级一流培育专业,2020 年确定为省级一流建设专业,2024年软科排名253名,位列陕西省第11名。环境设计专业师资队伍教师硕士以上达 96%,其中博士4 人,在读博士 13 人,柔性引进企业博士3人,专业带头人董千教授为陕西省教学名师,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知名度。现有教师 47人(教授2 人,副教授 16 人,讲师 18 人,助教 11 人),形成了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。

环境设计系

2025年6月

寄语

学习宛如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,此刻积累的点滴知识,都将化作你们未来最珍贵的行囊。展望未来的求知、职场之路,愿大家始终怀揣勤奋向学、潜心钻研的热忱,持续打磨剖析难题、攻克难关的本领,勇敢地朝着知识边界进发,开阔眼界。着重培育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,大胆发表独到见解、设计全新方案,为人居环境优化添砖加瓦。

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董千教授寄语

2025年6月

课程名称:园林植物造景

课程类型:专业选修课

课程学时及学分:32/2

授课对象:220610201-220610208(本科);240630201-240630205(专升本)

授课人数:187人;123人

授课教师:韩璐(副教授)、朱迪(讲师)、马彩锋(讲师)

一、课程简介:

《园林植物造景》课程主要介绍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与原理,以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、外貌、季相、结构、物种关系等规律作为原理。针对不同类型园林绿地的性质与特点,从生态学原理与审美学原理出发,提出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。并介绍各类园林绿地植物景观的维护与管养方法措施,是本科环境设计及景观设计的专业选修课程。  

通过学习,使学生通过理论教学,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的基本概念,园林植物配置的不同风格及发展趋势,掌握种植设计的实质和要点。结合经典案例及课堂与课外实践教学,要求绘制实景的设计图,识别和掌握多种园林植物,掌握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技能。结合植物的分区,介绍典型地区植物配置的特色,并专题讲述小环境植物种植设计。学完本课程后,学生应具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科学、技术、经济地综合处理园林环境设计,并以较为熟练的技术,以图纸表达园林种植设计思想。

二、授课板块:

根据课程设置。结合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,本课程主要分为7个章节进行授课。授课总课时为32课时,其中16课时为理论课时,16课时为实践课时,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相互穿插于整个课程的不同章节的学习之中,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提升学生学习效率。

以下为该课程模块设置:

第一章:绪论

第二章:园林植物景观素材及其观赏特性

第三章:园林植物景观风格与类型

第四章: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法

第五章: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基本程序

第六章:小环境园林植物组景与实践

第七章:园林植物造景评价

以上7个章节的实践训练中,小环境园林植物景观模块为本门课程的重要模块,最具课程内容考核综合性能,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,因此最终的课程优秀作业展示也将从该模块选出。

三、学生作品展示

学生作品展示一

作者及作品名称:24063020317-乔飞-《圆澜角畔-街头口袋公园设计》

设计说明:本设计项目《风润湖畔》旨在打造一个集休闲、娱乐与生态于一体的公园空间。总体设计包括功能分区、交通流线和景观布局,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。植物设计部分精选了适应当地气候的多样化植物,以确保四季皆有景致。设计中融入了生态理念,通过水体设计和植被配置,提升区域的生态价值和生物多样性。公园内设有多个功能区,如儿童游乐区、运动休闲区和文化展示区,满足不同年龄层的需求。最终致力于设计成为一个充满活力、生态友好的公共空间,为市民提供一个放松身心、享受自然的理想场所。


图片




学生作品展示二

作者及作品名称:24063020317-乔飞-《丝路花译-基于丝路底蕴与开放理念的繁华叙事》

设计说明:“丝路花译”花境以丝绸之路为灵感源泉,以花卉为独特语言,精心诠释古代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交流、多元融合的绚烂图景,打造出兼具诗意与历史感的植物景观。植物选材上,汇聚紫罗兰、玫瑰、绣球、百合等特色花卉,它们象征着丝绸之路连接的不同地域文明与风情,共同演绎跨越时空的花卉盛宴。色彩搭配丰富绚丽,红花菱草的热烈、白花菱草的纯净、紫罗兰的神秘、黄花菱草的明快,多种色调交织碰撞,尽显繁华多彩。

图片




学生作品展示三

作者及作品名称:24063020318—李若晨—《“隅野”—街头口袋公园景观设计》

设计说明:该街头口袋公园位于西安市市中心区,是人们日常通行和休闲的重要节点。公园临近城市主干道,东侧紧邻一条小河,通过生物多样性设计,吸引本地鸟类和昆虫,营造一个亲近自然的环境。儿童活动区配备安全、互动的游乐设施;老年人休息区设有舒适座椅和遮阳设施;文化展示区通过雕塑、壁画和信息牌传播本地历史文化。设计注重空间的整体美学,色彩上,以自然色调为主,辅以亮眼点缀色,材质上,选用天然材料如木材、石材和植物纤维,形态上,运用流线型设计和有机形态。艺术装置和景观雕塑提升了空间的艺术氛围。

图片




学生作品展示四

作者及作品名称:24063020319-翟浩东《碧涧水榭——街头口袋公园设计》

设计说明:本设计《碧润水榭》旨在打造一个多功能的街头口袋公园,通过细致的前期分析和功能分区,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。设计中,特别注重植物配置,选用了适应当地气候的多样化植物,以确保四季皆有景致,同时增强生物多样性。功能分区包括休闲区、儿童游乐区、运动健身区等,满足不同年龄层的需求。交通流线设计合理,确保游客安全便捷地到达各个区域。此外,设计还融入了生态理念,通过水体设计和植被配置,提升区域的生态价值。《碧润水榭》将成为市民放松身心、享受自然的理想场所,为城市增添一抹绿色。

图片




学生作品展示五

作者及作品名称:24063020317-乔飞-《城市道路景观设计》

设计说明:本道路景观设计秉持生态、美观与实用融合理念打造优质城市交通空间。道路为六车道,清晰划分机动车、人行道。行道树选用多种树间隔种植,兼顾遮荫与季相变化;绿化带采用灌木花草搭配,可美化环境并降噪滞尘。人行道设置座椅休憩区;路灯造型简约,保障照明与景观性。此外,绿化带设计收集雨水,地面使用透水砖增强透水性,践行生态理念。

图片



学生作品展示六

作者及作品名称:24063020304-任亚楠-《终南阴岭--花霞迷踪》

设计说明:本旨在打造一个以“花径迷踪”为主题的自然景观,位于终南阴岭。设计灵感源自于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,旨在为游客提供一个沉浸式的体验空间。通过对区域的详细分析,植物设计部分特别注重季节性植物的搭配,以确保四季皆景,增强景观的观赏性和互动性。最终展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景观,游客可以在其中漫步、休憩,享受与自然的亲密接触。整体设计不仅提升了区域的美观度,还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理想场所。

图片


学生作品展示七

作者及作品名称:24063020110-何菁-《云水谣——街头口袋公园植物景观设计》

设计说明:本口袋公园以“云栖水畔,灵动逸境”为核心设计理念,旨在为城市居民打造一处兼具自然意趣与人文关怀的微型休闲空间。通过云朵形廊架与临水栈道的巧妙结合,将天空的轻盈与水的灵动融入城市角落。营造出富有诗意的沉浸式景观体验,让人们在繁忙都市生活中,能够随时亲近自然,舒缓身心。通过云朵形廊架和临水栈道的特色设计,结合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生态环保理念,打造出一个集休闲、娱乐、观赏、科普于一体的城市微型绿色空间。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,提升了城市品质,还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、放松身心的好去处,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。


图片





学生作品展示八

作者及作品名称:24063020305-吴静怡-《园与缘的相遇-街头口袋公园设计》

设计说明:本次街头口袋公园设计秉持生态与功能融合理念,以自然式布局打造宜人空间,旨在为周边居民及城市环境注入活力,构建兼具生态效益与人文关怀的城市小微公共空间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采用自然式布局,打破规整生硬的边界,顺应场地条件与周边建筑、道路关系,营造流畅、灵动的空间形态,结合周边人群需求与场地特质,划分多元功能区。各分区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,保障公园使用的流畅性与丰富性等,以自然为笔、功能为墨,通过合理空间布局、多元功能分区、打造集生态、休闲、社交于一体的城市小微公共空间,为周边居民提供亲近自然、共享生活的场所,也为城市增添一抹生态与人文交融的亮色,助力构建更宜居、更具活力的城市环境 。

图片




学生作品展示九

作者及作品名称:24063020304-任亚楠-《栖光水屿——街头口袋公园景观设计》

设计说明:“栖光水屿”设计旨在创造一个生态友好、社区互动的微型公园。利用湖河交汇的自然优势,设计模拟“屿”的形态,打造沉浸式绿洲。中央镜面湖与木质观景平台提供观景与社交空间。沿河岸设置多功能活动区,包括儿童探险园和轻健身环廊,动静分区互不干扰。光影叙事路径通过透光材料和地灯营造独特光影效果。植物配置不仅考虑美观,还注重生态功能,如选用能够自然净化水质的芦苇和睡莲,以及吸引鸟类和昆虫的本地植物,增强生物多样性。此外,植物的布局考虑了光影效果,通过树木的排列和高度,创造出斑驳的光影,增强了“栖光”主题的体验。整体设计让“栖光水屿”成为城市中的治愈之地。

图片


学生作品展示十

作者及作品名称:24063020322-张浩-《汀兰映水-口袋公园设计》

设计说明:该口袋公园设计围绕 “生态、活力、共享” 理念,打造城市微空间。以绿化为基底,多样植物搭配营造四季有景的生态氛围,乔木、灌木与地被植物结合,提升景观层次与生态效益。设置儿童游乐区,色彩鲜艳的设施满足孩童玩乐需求,激发活力;休闲座椅、伞状小品供市民休憩交流,促进人际互动,实现空间共享。通过曲折园路串联各功能区,引导游览动线,同时衔接周边建筑与道路,融入城市肌理,弥补城市绿地短板,为居民提供近距离接触自然、休闲社交的场所,在有限空间内最大化发挥生态与社会效益,成为城市中兼具美观与实用的绿色活力节点 。

图片




学生作品展示十一

作者及作品名称:24063020513-邝睿婷-《栖水绿屿·都市沁心园——街头口袋公园景观设计

设计说明:本设计旨在打造集生态、休闲、娱乐于一体的街头口袋公园。考虑到公园周边环境特点,在植物配置上采取针对性策略。于紧邻城市主干道的南侧,选用女贞。朴树等抗污染、降噪能力强的植物,形成绿色屏障,缓解交通噪音与尾气污染。东侧河岸借委柳等水生植物延续自然水景氛围,搭配鸢尾、菖蒲、美人蕉等,丰富水岸景现层次。休闲区遮荫降噪、营造静谧氛围;儿童游乐区色彩斑斓的低矮植物增添童趣;健身区灌木与草本花卉点缀,带来清新气息;绿化景观区多种观赏植物组合,并设置亭子便于观赏,实现四季有景。同时,注重植物高低,疏密搭配,结合园路步道,形成流畅的空间动线,既满足不同人群使用需求,又提升整体景观美感,让公园成为繁忙都市中宜人的绿色休闲空间。

图片




学生作品展示十二

作者及作品名称:24063020213-樊子璇-《鹤鸣翠影——基于自然艺术主题下的鹤鸣湖公园景观提升设计》

设计说明:本设计以自然艺术为主题,旨在提升鹤鸣湖公园的景观体验。通过详细的场地分析和人群需求调研,我们确定了公园的功能分区,包括休闲广场、休憩小亭、林下休闲区、林木、娱乐区和健身区等。设计中融入了生态理念,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,利用植物配置和水体设计,营造出宁静而富有活力的自然环境。在景观上,通过步道、桥梁和观景平台的设置,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;色彩和材料的选择上,力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,同时突出艺术性和现代感。 希望通过这一设计,使鹤鸣湖公园成为市民休闲、娱乐和文化交流的理想场所,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图片




学生作品展示十三

作者及作品名称:24063020121-龙奕澎-《湖韵兰亭——街头口袋公园设计》

设计说明:公园设计以“生态融合、活力共享”为理念,打造多功能景观空间。依水而建,利用自然地形,构建丰富生态群落,植物搭配兼顾季相变化与生态效益,营造滨水生态带。设置多样活动区,如彩色游乐区满足儿童嬉戏需求,休闲步道串联景观节点,方便市民漫步赏景、亲近自然;特色休憩建筑融入场地,提供遮阳避雨、交流互动空间。交通组织上,与周边道路衔接顺畅,内部园路系统完善,保障通行的便捷与安全通过景观小品、绿植造景,弱化建筑与自然边界,实现城市空间与滨水生态的有机融合,为市民打造兼具生态涵养、休闲游憩功能的活力滨水空间。

图片




学生作品展示十四

作者及作品名称:24063020301-王琳-《森氧立方——街头口袋公园》

设计说明:本设计以“森氧立方”为主题,针对西安闹市口袋公园,回应周边交通、建筑环境。依功能分区植景:儿童娱乐区选矮牵牛、三色堇等,低矮无毒、色彩明快,适配童趣氛围,搭配防护性绿植保障安全;健身区周边以麦冬等地被植物覆盖,柔化硬质边界,搭配枝叶稀疏乔木,既通风又提供适度遮荫;休闲座椅区植银杏、水杉等高大乔木,降噪遮荫,下层配耐阴花卉,营造舒适休憩小环境。借乔灌草立体搭配,构建多层绿网,让市民在“森氧”空间里,休闲、运动、赏景,实现生态与功能融合,诠释口袋公园的活力与生机。

图片




学生作品展示十五

作者及作品名称:24063020517-杨锦–《城市画布——街头口袋公园植物景观设计》

设计说明:该设计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多功能的城市街角口袋公园,旨在为市民提供一个集休闲、娱乐、观赏于一体的绿色空间。设计采用流线型布局,强调空间的流动性和开放性;在功能分区方面,公园被划分为多个区域,包括休闲区、水景区、儿童游乐区和健身区等,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的市民需求。植物配置上,选择了本地适应性强、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,以确保全年常绿,四季有花,增强公园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。

图片




学生作品展示十六

作者及作品名称:24063020519-党文君-《“印·迹公园—口袋公园植物景观设计》

设计说明:本设计旨在创造一个集环保、美观和实用于一体的口袋公园,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空间,同时也为城市带来一片清新的自然景观。设计运用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,注重绿色植物的选择和布局,旨在通过这个小空间带给人们大自然的亲切感。整体,设计还旨在通过这样的绿色空间促进社区居民的互动交流,加强社区凝聚力,从而在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同时,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。

图片




学生作品展示十七

作者及作品名称:23063020207一郭欣昕—《森韵——商业展示设计》

设计说明:本设计秉持生态、人本与地域融合理念,打造可亲近、有活力的街头绿色空间。优先选用适应本地气候、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,以造型规整、色彩明快的植物,打造迎宾氛围,吸引市民进入,同时起到空间过渡作用,从城市街道自然衔接至公园内部。在座椅、亭廊周边,布置芳香、低矮植物,如薰衣草、麦冬等,营造舒适静谧小环境,阻隔噪音,休憩时感受自然气息,放松身心 。保留开阔草坪、疏林草地,为市民提供林下活动、儿童嬉戏场地,植物既保障空间开敞性,又提供遮荫,平衡功能与景观 。植物群落构建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发展,通过科学植物景观设计,让街头口袋公园成为城市生态名片、市民生活绿洲,实现生态、社会价值双赢。

图片




学生作品展示十八

作者及作品名称:24063020210-王海云-《时光驿站口袋公园设计》

设计说明:本方案以自然的流动性与人文的亲和力为核心,打破传统线性空间的生硬边界,通过连续,柔和的弧形语言串联全园,将弧线运用到园路,弧形设施和景观构筑,充分利用弧形设计的无锐角空间,规避安全隐患等功能优势,打造舒适安全的休闲空间;将碎片化的边角地转化为具有生命力的城市细胞,曲线不仅是形式载体,更是连接人,自然与社区的纽带,在方寸之间让城市肌理生长出温暖的弧度,实现绿脉,文脉,人脉,的三脉共生,延续四季常绿,一路一景理念,为世界城市绿化提供东方样本。

图片




学生作品展示十九

作者及作品名称:24063020218-员世博-《西安市·口袋公园设计》

设计说明:本次口袋花园的设计,选择了薰衣草、鼠尾草、紫罗兰以及几丛姿态优雅的紫色矮牵牛作为主角,它们或高挑或匍甸,共同织就一片浓郁而不失层次的紫色梦境。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若有若无的芬芳。为了平衡这份深沉,点缀了几颗圆润的鹅卵石,线条简洁的灰色陶盆作为植物的底座,并在角落不经意地放置了一个小而醒目的黄色陶罐,如同紫色夜幕中一抹跳跃的星光,打破单调,带来惊喜这不仅仅是一个种植空间,更是一个情绪的容器。当你疲惫时,望向这片紫色,希望能感受到那份宁静、神秘与温柔,让小小的口袋花园成为心灵的休憩站,为人们带来片刻的逃离与治愈。

图片